其实,除了新闻稿及某些特定类型文章之外,大部分的内容都可以归类为文学创作,需要我们进行合理想象,以此来丰富细节。
也可以理解为,我们收集到的很多资料,只是一篇文章的骨架,需要我们再增加细节,让它有血有肉,更加鲜活。
那,如何增加细节描写呢?南希常用的小技巧有三个:
第一,用比喻+排比的修辞手法,来营造画面感,引起读者的想象。
第二,代入故事的主人公,推测其内心的想法,增加心理活动。
第三,适当评论故事主人公的行为或选题,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。
从画面感、心理活动、观点三个方面,来增加人物故事的细节,激发读者的情感和想象,让文章变得生动有趣。
02
用自己的语言
文章显得“干”,是表达太官方。
我们在阅读文章时,往往感觉内容生涩,是因为用了一些生涩的词句,让人难以理解;或者表达太严肃,显得一板一眼的,就像是没有感情的机器写出来的。
毕竟,说话也好,写文章也罢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,从而形成特色。
如果,我们未能在文章里展示出那样的特色,就很难打动读者。
反之,若要文章生动,则可以把我们已经理解的内容,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。
比如,描写两人离婚。
较为常规,或者说是官方的写法,一般是:结婚3年后,他们离婚了。
若是换成带有个人特色的写法,则可以变成:
“结婚的第三年,一个平常的早晨,他们吃过饭,一起梳洗,然后去了民政局。
从此以后,一别两宽,各自欢喜。”
后者是用“一别两宽,各自欢喜”这八个字,代替了“离婚”这个词。
之所以案例里会用这八个字,是因为我喜欢古诗词,一直想写古风故事,所以形成的语言习惯。
也就是说,想要将文章写得生动,需要我们先对自己要写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,然后再把它翻译成自己习惯的语言,或者更容易打动读者的语言,再进行表述。
写作,其实是对素材的再加工,而不是仅仅把内容转述一遍。
03
刻意练习文笔
在跟小伙伴聊天的过程中,也有人说“羡慕南希的文笔好”,而自己写起文章来就显得词穷,不知道该怎么办。
实不相瞒,其实我一直都有词穷的感觉,看到一张美人图,除了描写对方的着装和配饰之外,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描述她的美。
有一段时间,我的书桌上刚好有一本雪小禅的散文,她的书里有不少写美人的内容,便翻出来看看,每看到一句写的不错,就试着在下一篇文章里化用。
也就是说,想要把文章写的生动,除了前面提到的两个小技巧之外,还需要反复的练习,而且是有针对性的练习。
假如,你想要学习写美男子,就去看别人是如何描写的,然后跟着仿写,同时去积累关于写美男子的诗词、句子、词语等知识。
假如,你想要学习描写场景,那就去看散文,分析描写场景的结构,再依着葫芦画瓢。
当你练得多了,自然就知道该如何写,积累得多了,也就甚少感到词穷。
这世间的事,方法大多很简单,只是有些时候,我们才练习了两三遍,未能看到效果,便误以为是方法无效。
殊不知,技能需要长时间反复练习,才能够习得,我们要耐得住性子,慢慢来。
在练习的过程中,不在于某一篇文章,或者某一次写得有多好,而在于每天进行这方面的刻意练习。
大多数普通人,在写作之初,所写的内容基本上都是“干巴巴”的。
它是我们在写作路上,必经的一个阶段,放平心态即可。
若要把文章写得生动,可以:
在有了骨架的基础上,增加场景、心理活动、神态等细节描写,丰富血肉;
在知晓内容的前提下,对内容进行深入、全面了解,并将它翻译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;
在已掌握练习方法后,对方法进行针对性练习,通过反复练习,提升自己的文笔。
总的来说,想要把文章写得生动,需要仔细观察,有自己的特色,以及刻意练习。
作者 | 南希
编辑 | 江武墨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