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治龟病有喂药、搽药、打针、药浴等多种给药方式,其中打针是较为不常用的一种。实践证明,打针可将药液直接注入龟体内,易吸收,见效快,但必须操作正确,尤其应注意以下六点:
1、忌用长针、粗针。龟体外露肌肉少,一般只有前后肢基部肌肉稍多,但面积不大,所以要选用细一些且短一点的针点。注药水深度一般以小龟0.5cm、中龟0.8cm、大龟1.2-1.8cm为宜。
2、注入角度要正确。龟肢缩入壳内时,不易进针,要先拉出龟肢,让其伸直,然后顺其方向使针与肢体成45度角进入。进针角度不可过大,防止注入其骨骼筋膜间,造成肢残。
3、不宜在颈部扎针。龟颈支撑**,有伸缩功能,内部筋膜、神经、血管密布,一旦扎伤导致歪颈,或是**抬不起来、缩不进去,甚至瘫痪,从而影响摄食,有时肿胀的脖子也可引发窒息死亡。
4、严格消毒。为了取得更好的疗效,给龟注射时要严格消毒。一些严重的龟病,如肺炎、肝炎、肠炎等,有时需把药物注射到腹腔中,此时消毒要求更高。对龟体局部要用碘酊消毒,对注射器、针头要高温消毒,以免把病菌带入龟体内。
5、龟口注药要缓慢。冬春季节,龟在冬眠中不摄食,使用内服药时,可采用向龟口中注药。把固体药用温开水溶化后,用去掉针头的注射器吸药液注入龟嘴中,动作要慢,让其吞入腹内。不可猛力注入,以防药物射入气管而引发窒息死亡。
6、药液用量不宜多。龟的外露肌肉少,一个注射点内总药剂量不可过多,应以注入点股肉不明显隆起为度。如剂量大,可分几个点注射,以免引起局部肌肉损伤。